春雷响,万物生!养生方法要记清!

健康 > 养生保健 来源:长春市中医院 作者:李泽 时间:2022-03-05 21:21:00 编辑:邢高红
0

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

3月5日

我们将迎来

惊蛰节气

春雷始鸣,春风送暖

春阳普照,春雨滋润

数九寒天就要正式结束了

那么

惊蛰时节,养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

长春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医生

这样说

预防过敏 保持心情舒畅

惊蛰节气,冷暖空气交替,是感冒、流感、皮肤病等疾病的高发期。同时,也是风疹和麻疹的高发期。老人和小孩要注意提高免疫力。有花粉过敏史和哮喘的人群,不要到花卉盛开的地方活动。

生机勃勃的春季,肝气喜欢调和畅达。大家可以在家中听些欢快的音乐、看些有趣的电视节目或者做一款色香味俱全的美食,保持身心舒畅。

注意保暖 穿衣以“捂”为主

惊蛰时节天气转暖,但气温变化比较大。所以,大家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。膝关节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,长久受寒后会引发关节炎。因此,此时节在穿着上还是要以“捂”为主。

饮食要清淡 少吃酸以养脾

惊蛰时节,气候比较干燥,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、外感咳嗽。此时节饮食宜清淡,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,刺激性的食物也应少吃。可以多吃大枣和山药等甜食以养脾,也可做成大枣粥和山药粥等。

惊蛰闹春困 不妨做套醒脑操

惊蛰时节,有的人可能会感到困乏无力和昏沉欲睡。这就是常说的“春困”。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。只有保证良好的睡眠,才能精力充沛地工作生活。

那么,大家该如何改善困乏无力和昏沉欲睡的状态?中医建议大家起床后做做“醒脑操”,让自己神清气爽地度过春天。具体方法如↓↓↓

第一步:搓脸

两手搓热后,将面部擦热。手指并拢,两手并排,罩于面部,似接非接,手不触面,上下抚动一遍为一次,共做六次。此法能调节精神、除皱斑和提脸色。

第二步:按风府穴

先是用手梳头,用指腹抓揉头皮各部位后,两手并排,十指分开,从前发际到后发际梳头,再将两手指压风府穴三下为一次;共做六次。此法能让人头脑清醒,平衡血压。

第三步:擦额头

弯曲两手食指,以食指中节并贴于额部,用柔力向两边分摩至太阳穴后。揉太阳穴,顺揉三圈,逆揉三圈为一次,共做三次。此法可以除脑晕,防感冒。

第四步:转眼珠

双眼微闭,然后眼球顺向旋转六圈,逆向旋转六圈后,两手用大鱼际旋转按摩两眼眶,先逆后顺各转六圈。此法能保护肝气,明目,补肾,让人精神好。

第五步:摩鼻翼

两手拇指指侧相擦至热后,上下摩擦两侧鼻翼至热,再用食指点按迎香穴至热。此法能宣肺气,止咳嗽,除身热,防感冒。

预防感冒和流感

此时,感冒以预防为主。大家应适量增减衣服。体弱者少去公共场所,保持室内通风,中午时多晒晒太阳,夜间娱乐要适当。易感冒者可每日早晚两次用温盐水漱口;夜晚用开水泡姜末加红糖水喝。

惊蛰推荐养生茶

黄芪杞子菊花茶

【材料】黄芪5克,枸杞10克,菊花3克

【做法】开水冲泡,代茶饮

【功效】 提高免疫力,预防感冒

百合银耳莲子茶

【材料】百合15克,银耳20克,莲子15克,冰糖适量

【做法】用养生壶熬煮成茶

【功效】养肝护脾胃

(治未病中心 李泽 供稿)

科室推荐:治未病中心

微信图片_20220305211236

长春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是集临床、教学、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,是我院最具中医诊疗优势的特色科室之一。中心以“未病先防,已病早治,既病防变,瘥后防复”的先进服务理念,采取“一对一”式个体化纯中医测评、中医专家健康评估及指导、中医特色疗法干预等,通过“建库、知己、求己、求医”的组合服务流程,秉承医院“诚信为本、药德为魂”的服务宗旨,为春城百姓提供合理、高效、科学、人文情怀浓厚的健康管理服务。

中心分为中医健康测评区、中医健康管理区、中医特色疗法干预区、后医疗服务区,为您提供个体化全程“一条龙”式服务——规范“建库”,充分“知己”,科学“求己”,安全“求医”,定期“随访”。特别是面向占比70%的亚健康人群,中心特别量身定制了多套测评套餐,并针对不同体质人群,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、疗效卓著的身体调理和情志调理方案。

中心通过运用特色泥疗灸、药灸、蜡灸、针灸、刮痧、拔罐、刺络、按摩、脐疗、特色针疗、中药、保健膏方、药茶、中药贴敷(冬病冬治、冬病夏治)、平衡罐疗、五行音乐疗法、养生功法、情志调理等中医传统绿色健康干预方法,改善其身体及心理的亚健康状态,诸如:免疫机能下降、体质失调、运动功能障碍、失眠、心理失衡(焦虑、烦躁、无助、恐慌、压抑、愤怒、低落等)、思维缓慢、反应迟钝、食欲不振、记忆力下降、注意力不集中等,进而达到“身心俱健”的良好状态。

您觉得这篇文章: 不错0 一般0
money

吉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:

  •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:“吉和网”或“东亚经贸新闻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吉和网或东亚经贸新闻,未经吉和网或东亚经贸新闻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发表,已经吉和网或东亚经贸新闻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“吉和网”或“东亚经贸新闻”。
  •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来电或来函与吉和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处理解决。联系方式:dongyayunying@163.com